
春季气候交替(温燥与湿寒并存)、过敏原增多(花粉、尘螨),且 “阳康” 后人群、老年人免疫力偏低,带状疱疹、湿疹、荨麻疹、痤疮等皮肤病易高发。以下结合春季发病特点,从中医辨证分型、内外治疗法及防护要点展开整理,适配春季调理需求。
春季温差大,老年人、“阳康” 后人群免疫力尚未完全恢复,易受 “热毒” 侵袭;加之肝气在春季应时舒发,若肝气郁结化火,循经络外发皮肤,诱发带状疱疹。
发病初期先出现局部潮红斑,迅速发展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簇状丘疹(不融合),继而转为水疱,皮损沿单侧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,多不超过身体正中线,常伴明显疼痛(刺痛、灼痛)。
肝经郁热证:最常见证型,水疱鲜红、疼痛剧烈,伴心烦易怒、口苦、大便干结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脾虚湿蕴证:水疱色淡、疱壁松弛易破,伴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大便溏稀,舌淡苔白腻,脉濡缓。
气滞血瘀证:多见于病程后期(水疱干涸结痂后),疼痛持续不止(刺痛固定),舌暗紫或有瘀点,脉涩。
内服方药:肝经郁热证用龙胆泻肝汤(清泄肝火);脾虚湿蕴证用除湿胃苓汤(健脾利湿);气滞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(活血化瘀),可加延胡索、乳香增强止痛效果。
外治疗法:急性期(水疱未破)可外涂青黛散(清热解毒);水疱破溃后用马齿苋、黄柏煮水湿敷(减少感染);配合针刺(取阿是穴、支沟、阳陵泉,疏通经络)、刺络放血(在皮损周围穴位点刺放血,排出热毒),缩短病程、减轻疼痛。
老年人、“阳康” 者春季需注意保暖,避免早晚受凉;
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肝气郁结(可通过散步、踏青疏解情绪);
饮食忌辛辣、油炸(防加重肝火),可适量食用菊花茶、蒲公英茶(辅助清热)。
春季空气干燥,皮肤水分流失快,屏障功能减弱;加之花粉、尘螨附着皮肤,易诱发湿疹;部分人群春季脾胃功能偏弱,湿邪内生,泛于皮肤加重症状。
皮损呈 “多形性”,红斑、丘疹、丘疱疹、水疱、糜烂、渗出、结痂、脱屑可同时出现,多伴剧烈瘙痒,对称分布(如四肢屈侧、面部)。
春季湿疹以 “湿热蕴肤”“血虚风燥” 为主:湿热蕴肤证(急性期,皮损红肿、渗液多、瘙痒重);血虚风燥证(慢性期,皮肤干燥脱屑、瘙痒夜间加重)。
内服方药:急性期(湿热蕴肤)用萆薢渗湿汤(清热利湿);慢性期(血虚风燥)用当归饮子(养血润肤),可加白鲜皮、地肤子增强止痒。
外治疗法:渗液明显时用马齿苋、苦参煮水湿敷;干燥脱屑时外涂当归紫草膏(滋润皮肤);配合体针(取曲池、血海、足三里,调和气血)、耳针(选肺、脾、肾上腺等穴位,辅助止痒)。
避免过度清洁(春季洗澡水温 37-38℃,每周 2-3 次,不用肥皂);
洗澡后及时涂抹温和润肤霜(含凡士林、牛油果油),修复皮肤屏障;
衣物选纯棉材质,避免羊毛、化纤摩擦;外出戴口罩,减少花粉接触。
春季鲜花盛开(花粉扩散)、尘螨活跃,且气候 “温燥”,易诱发 “风邪” 侵袭皮肤;若体质偏虚(气血不足),风邪与气血相搏,发为荨麻疹。
全身突发大小不等风团(淡红色或苍白色),剧痒难忍,搔抓后风团增多、扩大,持续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(不留痕迹),多在夜间发作,反复发作。
以 “风邪袭表” 为主,兼夹 “气血不足”:风邪袭表证(风团突发、瘙痒剧烈,遇风加重);气血不足证(风团反复发作、迁延日久,伴头晕乏力,舌淡苔薄,脉细)。
内服方药:以 “祛风止痒” 为核心,风邪袭表证用消风散(疏风清热);气血不足证用当归饮子(益气养血、祛风止痒),可加防风、荆芥增强祛风效果。
外治疗法:配合针刺(取肺经穴位如列缺、合谷,宣肺祛风)、神阙穴闪罐(用闪火法在神阙穴快速拔罐、起罐,温通经络、止痒),个性化调整穴位(如伴脾胃虚弱者加足三里)。
外出避开花粉密集区域(如植物园、花丛),必要时戴防护眼镜、口罩;
室内定期清洁(用除螨仪清理床品),减少尘螨滋生;
饮食忌海鲜、芒果等 “发物”,可食用红枣、山药粥(补养气血)。
春季肝气应时舒发,若素体阳热偏盛,肝气与阳热交织,熏蒸面部;加之春季风邪裹挟花粉、尘螨堵塞毛孔,诱发痤疮。女性患者可随春季月经周期波动(肝气不调影响气血)。
皮损为多形性,包括粉刺(黑头、白头)、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囊肿,病程慢性且反复发作,面部(额头、脸颊、下巴)为高发部位,女性经期前后症状易加重。
风热犯肺证:以粉刺、丘疹为主,伴咽干、咳嗽,舌红苔薄黄,脉浮数。
湿热蕴结证:以脓疱、囊肿为主,伴口苦、大便黏腻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痰瘀互结证:以结节、瘢痕为主,皮损坚硬,舌暗紫,脉涩。
内服方药:风热犯肺证用枇杷清肺饮(疏风清肺);湿热蕴结证用茵陈蒿汤(清热除湿);痰瘀互结证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(化痰散结、活血化瘀)。
外治疗法:配合耳尖放血(清热泻火,适用于脓疱型)、背俞穴刺络拔罐(取肺俞、肝俞,排出热毒)、耳穴贴压(选肺、内分泌、皮质下,调节代谢)、刮痧(刮拭背部膀胱经,疏通经络)。
避免频繁用手触摸面部(减少细菌感染),洁面用温和氨基酸洗面奶;
饮食忌高糖、辛辣(防加重湿热),可饮用菊花茶、罗汉果茶(清肝清肺);
保持规律作息(春季宜 “夜卧早起”,避免熬夜耗伤肝气),减少经期前后症状波动。